2021年12月16日,由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主辦、一汽解放動力協辦、中國工業報為支持媒體的“錨定雙碳目標的中國內燃機產業未來發展論壇”在長沙成功舉辦,成為內燃機行業發展的新引擎。來自全行業產業鏈的300余名代表和嘉賓、媒體,聆聽了十多位院士、專家、學者的講演。中國工業報全程直播報道了此次論壇,播放量達14多萬。
中內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邢敏,主持了本屆論壇。
中內協會會長錢恒榮致辭,我國是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的內燃機制造大國。隨著高效、低碳、近零排放核心技術的突破,內燃機產品在性能、質量上邁上了新臺階。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指引下,中國內燃機產業的發展走到了十字路口,中國內燃機產業還有許多技術瓶頸有待攻克。為了更好地應對當前形勢,業界需要對內燃機產業的未來發展布局進行重點規劃,力爭在2028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中國工程院蘇萬華院士以在線視頻方式作了題為《現代柴油機燃油系統和噴霧特性的研究》的主題報告,就當今柴油機燃燒最關心的問題、影響噴霧特性的主要因素進行剖析并與來賓分享了研究成果:重要的噴霧特征是當量比小于1的混合氣質量分數。為了獲得需要的高效、低排放噴霧特征,噴油壓力、充量密度和適當的噴孔直徑是必要條件。
最新研究表明,噴霧特性主要決定于噴霧中過量空氣系數的分布。蘇院士重點介紹了基于多脈沖燃油噴射技術的低溫燃燒技術。通過該項技術,發動機可在中、低負荷下實現均勻化燃燒,具有較高的熱效率,且能有效降低排放。關于復合激光誘導熒光試驗系統,蘇院士指出,通過該系統,研究人員可對噴霧的濃度和溫度進行標定,從而可得出噴霧濃度和溫度的分布特性圖,并進一步加深對噴霧過程的了解。
中國工程院陳學東院士的報告題目為《提升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工業強基與質量建設》。針對目前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低、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低、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等問題,陳院士提出了6個方面的建議。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在《對柴油機實現‘碳中和’的思考》演講中指出,柴油車/機降碳減污發展方向有三:一是短期,提高柴油機熱效率,實現二氧化碳與污染物協同減排。二是中期,發展碳中性燃料合成技術、碳中性燃料—燃油摻燒技術。三是長期,碳中性/零碳燃料直接燃燒技術和重整制氫燃料電池技術。賀泓院士介紹了滿足國五及國六標準的柴油機選擇性催化還原(SCR)技術及系統集成方案,并重點闡述了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對降低柴油機排放所起到的作用。
濰柴控股集團佟德輝副總經理做題為《內燃機減碳技術進展及發展趨勢》報告,從發動機熱效率提升、動力總成優化、低碳燃料及低碳制造等角度出發,對當前內燃機減碳技術及發展趨勢進行了重點介紹。佟德輝指出,隨著低碳燃料發動機技術的日趨成熟,其在未來的減碳技術路線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柴油機仍有著廣闊的技術提升空間。
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堯命發作了題為《向雙碳目標的內燃機產業發展-<內燃機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1—2035)>編制說明》的專題報告。堯命發提出,提高內燃機熱效率,并采用以天然氣為代表的低碳燃料將是降低內燃機碳排放的重要技術途徑。內燃機產業未來發展的7項重點任務是:(1)實施內燃動力創新工程;(2)構建內燃機關鍵零部件體系;(3)開發高效、低碳和近零排放的新一代柴油機;(4)開發開發高效、低碳和近零排放的新一代汽油機;(5)推動新一代低碳和碳中和燃料應用;(6)推動內燃機數字化和智能化關鍵技術的創新與應用;(7)推動內燃機再制造技術發展,并完善再制造體系。
天津大學謝輝教授在題為《雙碳戰略驅動的內燃動力高度智能》的報告中指出,內燃機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的主要產品之一,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目前內燃機產品有著較高的電氣化程度,并有著較強的自我感知能力。通過采用多個傳感器,研究人員能從多個維度感知到內燃機的運行狀態,并涵蓋了溫度、壓力、流量、轉速等多個參數。謝輝介紹了基于內燃機的數字化平臺,包括機理數字化平臺、性能數字化平臺、設計數字化平臺、制造數字化平臺及運維數字化平臺。內燃機的控制體系將會經歷以下5個階段:(1)電子控制;(2)初級智能;(3)中級智能;(4)高。級智能;(5超。級智能。謝輝指出,動力學是實現內燃機高度智能化的基礎支柱,并介紹了智能扭矩控制框架及混合動力能量智能管理架構,進一步加深了來訪聽眾對內燃機智能化領域的了解。
康明斯中國區總工程師鐘號作題為《內燃機走向零排放的技術路線》的報告,介紹了康明斯商用車的零排放技術路線,認為傳統柴油機是商用車的重要動力來源。鐘號重點介紹了氫燃料內燃機的開發,并認為傳統內燃機的技術積累為氫燃料內燃機的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實現內燃機零排放是一項重要的發展趨勢,在內燃機實現零排放的發展道路上,技術方案將呈現出多元化的現象,康明斯也將致力于對相關技術方案的開發,助力內燃機產業早日實現零排放。
一汽股份研發總院首席專家李金成作題為《乘用車發動機雙碳目標技術路線》的報告,介紹了當前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趨勢,電動化、智能化、新能源化將是內燃機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通過技術方案的不斷更新換代,內燃機將持續為人類的生活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李金成認為,國內乘用車零碳排放目標的實現技術挑戰將在2030年后出現,因此,開發出滿足全新碳排放要求的產品,是支撐內燃機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李金成詳細介紹了一汽股份旗下新款乘用車發動機,據稱該款產品能有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標。
西安交通大學黃佐華教授在題為《發動機燃燒定向調控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報告中提出,內燃機是1類常見的動力機械,在經濟社會和國防建設中起著重要支撐作用,未來內燃機技術有6大突破方向:(1)內燃機高效清潔燃燒技術;(2)基于熱效率排放協同的燃燒調控技術;(3)低摩擦磨損技術和潤滑技術;(4)內燃機能量回收技術;(5)碳中性燃料和氫能利用技術;(6)一體化智能控制技術。
長安汽車股份首席專家沈惠賢的報告題目是《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的開發》。沈惠賢提出,考慮到汽車動力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燃油車的碳排放依然居高不下,相比傳統燃油車,混合動力汽車的平均碳排放可下降約33%。沈惠賢從混合動力汽車對發動機的要求、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熱效率的提高、噴油模型開發和標定及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分析等多個角度出發,對長安汽車開發的新款混合動力汽車發動機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汽解放發動機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欲曉的報告中以無錫惠山智能工廠為例,講解了智能制造技術及其優勢,介紹了一汽解放發動機事業部未來數年內的產業布局。報告重點介紹了基于自主決策的智能調度與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設備管理等全新技術方案,并提出了如下觀點:(1)國內智能制造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2)推進智能制造要立足于發動機產業自身的發展;(3)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關鍵在于智能決策。
上海發那科(FANUC)銷售部副部長李廣偉的報告介紹了FANUC的核心業務,展示了FANUC產品的運作過程。
本次內燃機產業發展論壇,通過12個專題報告,展示了我國內燃機產業在近年來所取得的一系列發展成果,并對未來的技術發展路線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進一步堅定了投身于內燃機產業建設的信念與決心。在當前“碳達峰、碳中和”重要發展目標的指引下,開發出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好、技術更成熟、環保性能更佳的新款內燃機產品已是勢在必行。